所况简介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始建于1950年8月1日,是新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国立机构,是我国海洋科学的发源地。70多年来在我国海洋基础研究领域做出了许多奠基性和开创性的工作,引领了我国海洋科学的发展,目前仍然是我国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综合海洋研究机构之一。

  研究所拥有实验海洋生物学、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海洋环流与波动、海洋地质与环境、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5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以及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深海研究中心,建有国家海洋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生态养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海洋生物制品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牵头组建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的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2个功能实验室,设有学会联合办公室、文献信息中心、科考船运行管理中心、公共技术中心、海洋科学大数据中心、海洋观测网络管理中心、中科院海洋生物标本馆7个研究支撑单元。西海岸新区园区建有科考船岸基支撑平台,江苏南通建有中科院长江口生态站,位于青岛市古镇口核心区的中科青岛科教园及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正在建设中,首批集中教学研究生已于2021年成功入驻。

  研究所目前有在编职工7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00余人,两院院士3人,博、硕士生导师170余人,在读研究生500余人,在站博士后120余人。设有一级博士学位点3个,二级博士学位点9个,硕士学位点10个、专业硕士学位点2个和海洋科学、水产2个博士后流动站。

  建所70多年来,海洋所在我国海洋科技主要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中做出了许多奠基性和开创性的贡献,取得1900余项科研成果,共发表论文140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6400余篇),出版专著280余部;授权发明专利1700余件。

  研究所高质量建设运行中科院海洋科考船队,形成全海域可达、全海深探测、全要素获取、全链条保障的综合探测体系;系统构建空天海地一体化观测网络,建设15米地面卫星接收系统,在西太平洋建成20套潜标组成的国际上最大规模的科学观测网,组成“四站四网”协同观测体系;不断完善面向海洋样品全基质的系统测试平台,涵盖水体、沉积物、岩石、生物体,形成“南北双核,五地七所”的共享体系;建设海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中心,汇聚海洋卫星遥感、航次调查、浮潜标和数值模拟等多源数据资源,建设数据库和数据共享交换门户系统,开展人工智能模型训练,融合大数据技术,开发绿潮、风暴潮、溢油监测预警数据产品。 

  近年来,海洋所围绕“海洋强国”及“一带一路”,积极致力于深海技术装备研发、深海研究体系建设及深海极端环境与战略性资源探索的先导性研究。以我国目前最先进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为代表的科考船队,承担了一系列重要的海洋科学考察航次任务,获取了一大批有重要影响力的成果,深海探测技术及科学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使我国有能力真正走向深海大洋。同时,依托从近海到深海,从南海到西太平洋再到印度洋的科学考察研究,海洋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海洋所南海路园区航拍

海洋所西海岸园区科考船码头航拍

  未来,海洋所将继续围绕“海洋强国”战略目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以及对中科院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要求以及中科院党组决策部署,牢记作为“国家队”“国家人”,必须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坚守“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初心和使命,把服务国家战略、国家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现海洋领域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根本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真正肩负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历史担当和时代担当,为早日实现海洋强国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