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少军 研究员/博导

海藻繁殖生物学
研究方向: 海藻繁殖生物学
岗  位: 研究员/博导
部  门: 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联系方式: 0532-82898831
电子邮件: sjpang@ms.qdio.ac.cn
个人网页: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3-1987:就读于原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系,海藻专业。

    1987年以校优秀毕业生身份获海洋生物学学士学位,同年被推荐免试攻读并于1990年获海洋生物学硕士学位。

    1990年考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攻读海洋生物学博士学位,1993年获博士学位。

    1991-1999年:先后参加、主持了国家科技部九五攻关(1990-1995年,主要执行者),国家攀登计划B(主要执行者),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1999年,课题负责人),中国科学院专项基金(1998-2000年,课题负责人),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995-1997年,课题负责人)等项目的研究工作。这个期间主要完成了经济海藻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单倍体克隆育苗和育种研究,提出了利用单倍体克隆技术可以实现融品系选择和杂交育种为一体的经济褐藻育种和育苗的创新思路,该研究在2004年获得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期间,曾先后于1995年和1997年访问日本,和日本海藻学家大野正夫教授(Ohno Masao)合作完成了裙带菜在中国北方水域和日本南部水域的移殖研究;于1997年和香港科技大学钱培元教授合作开展了利用海藻人工栽培来改善香港地区鱼场生态环境研究

1999-2003年:受德国极地和海洋研究中心(AWI: Alfred-Wegener-Institute for polar and marine researchwww.awi-bremerhaven.de) 海藻学家Klaus L ning教授的邀请,在德国联邦研究部(The German Federal Ministry for Research)和欧盟(European Union)资助下,先后参加了(1)德国的“UV effects on marine organisms”(2) 欧盟的“Species diversific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aquatic production in seaweeds purifying effluents from integrated fish farms (Seapura)”两个项目研究。在第一个项目研究过程中,解决了长期难以克服的大西洋潮下带红藻Delesseria sanguina难以存活和生长的技术难题,发展了利用对紫外线非常敏感的这个海藻生长部位,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检测由于臭氧层空洞所造成的紫外线剂量上升对海藻生长的影响,文章发表在欧洲海藻学杂志上(Pang et al., 2001),被多次引用;欧盟项目2)是一个大型、综合学科的科研项目,由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等5个国家的7个高校和研究所参加,各国的海藻学工作者均是在海洋研究领域有独特造诣的科学家。协助这个课题的Coordinator Klaus L ning教授主持了这个为期3年的综合科研项目,并多次访问了上述5个国家的相关研究所和科研机构。2003年在欧洲水产学大会上(Aquaculture Europe 2003, Trondheim, Norway),代表项目组做了分会发言,介绍这个欧盟项目的总体进展。这个项目的主要研究结果在国际知名杂志Aquaculture作为一个专集在2006年发表(Aquaculture 2006, Volume 252),作者有1篇文章收录(Pang and L ning2006)。在德国工作期间,系统研究了多种潮间带大型海藻的有性繁殖和生长规律,在国际杂志上共发表6SCI论文,其中第一作者5篇,第二作者1篇。

    2005-现在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责任研究员,负责主持中国科学院典型培养物保藏委员会下属的海藻种质库的建设和发展,先后得到中国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计划(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资金等国家不同层面科研项目的资助。20055月完成了新的海藻种质库资源、信息和技术平台建设。目前的海藻种质库坐落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水族培育楼二楼,占地335平方米,由海藻种质库,海藻种质培育中心,低温冷库,种质分子鉴定实验室等部分组成(URL:www.caslivealgae.com)。海藻种质库平台在多种大型经济海藻种质长期保存,优良种质选育,良种导入生产,发展新的海藻养殖品种以及利用海藻种质技术发展复式养殖(IMTA)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自行设计和建设的大型海藻室内培育系统能够独立于自然界完成包括海带,裙带菜,铜藻等在内的多种大型海藻生活史,为不间断、深层次开展育种和遗传研究提供了条件,获得了国际、国内同行的良好评价。这期间在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铜藻,蜈蚣藻,石莼(包括浒苔)等海藻物种研究领域系统开展了不同方向的研究,广泛的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上报道了这些海藻研究的成果。

2013年当选为第五届农业部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委员;2009年当选为世界海藻协会议会(International Seaweed Association Council, ISAC)专家委员,是中国唯一的代表。

承担项目情况

主持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济海藻良种产业化技术研究与示范,科技部863海水养殖种子工程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启动的服务产业科研计划项目(STS)等。

发表文章情况

作为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海洋局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育成国家水产新品种1个(裙带菜海宝1)。研究团队有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3人,技术员2人,在读研究生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