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所张鑫研究员获评中科院“十三五”科普工作先进个人

  在近日举办的中国科学院2021年度科普工作培训会上,科学传播局对全院“十三五”期间开展科学普及工作的优秀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共评选出先进单位15个,先进个人40位。海洋所张鑫研究员获评中科院“十三五”科普工作先进个人。

  张鑫,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深海原位探测技术研发与科学应用研究工作。作为第一完成人研制了世界首台高温热液流体拉曼光谱原位探测系统。在南海发现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在深海热液区发现自然状态下存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现深海沉积物中甲烷的浓度被低估约20倍,被自然科学杂志评述。7次担任重大科考航次首席科学家,下潜深海ROV潜器一百余次。发表学术文章60余篇,文章6次登上期刊封面。申请专利60项,软件著作版权5项。 

  “十三五”期间,张鑫研究员积极参与海洋科普,四次参与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录制,在“科学重器:科学号海洋科考船”和“来自海底的生物”节目中,介绍了深海科学考察以及热液、冷泉极端生态系统相关知识。受邀作为央视《加油!向未来》第三季科学嘉宾,设计了节目终极实验——“深海海底原位合成可燃冰”,并在节目现场向全国观众科普“可燃冰”相关知识。作为嘉宾做客央视《深海实验室》节目录制,向公众普及万米深潜科学知识。受邀作为“CC讲坛”和中科馆大讲坛主讲嘉宾,介绍深海神秘的生命现象和我国深海探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多次做客“腾讯视频”科普节目,作为主讲嘉宾参与中国科协“两洋一海”大型海洋科普直播互动。作为嘉宾参加“格致论道”讲坛,介绍原位拉曼光谱探针的原理、构成、应用,以及取得的最新深海探测研究进展,带领公众认识深海极端环境里的生命世界;为“科学大院”公众号撰写《龙宫探宝—深埋于海底的可燃冰揭秘》《冰冷的深海里怎么会有383.3℃的气态水?》等多篇科普文章;多次参与我院组织的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率先成就”展等各类科普展览活动。担任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联盟理事、青岛海洋科普联盟专家指导团成员,作为科学指导参与中国科协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等,为提升青少年海洋科学素养做出了积极贡献。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