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发起海洋攻势 壮大蓝色经济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霍璟祎 孙 欣 陆 波 王 娉 李 魏

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在青岛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发展蓝色经济的重要讲话,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海洋领域的具体实践,充分体现出总书记深切的海洋情怀,以及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期待、新要求。

当下,青岛海洋科技领域抢抓蓝色机遇,发起“海洋攻势”,推动蓝色经济发展。

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栋华:

实施海洋药物聚集开发模式,以集团军作战助力海洋攻势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海洋攻势的发起为青岛找到了建设海洋名城的钥匙,此次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举办,则进一步丰富了青岛的海洋元素和内涵。”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栋华认为,青岛建设海洋名城最大的优势是海洋科教资源丰富,主要的挑战则是如何把这一优势转化为蓝色经济发展的优势。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建立的初衷就是突破海洋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的问题,畅通海洋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经济的完整链条,打造海洋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建设海洋名城,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潜力!”

张栋华介绍,目前,从青岛辐射全国的中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已储备40余个新药开发项目,已构建了海洋新药研发的信息库和实体库,搭建了快速、准确、高效的“智能+”海洋药物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和综合性工程化研发平台,汇聚了一批高水平研发队伍。“我们正在加快实施聚集开发模式创新,这是一项首创的新药研发模式,从此前聚焦一个品种或一种适应症升级为同时布局一批创新药物研发,采取集团军作战的方式,加快形成海洋药物批次产出的良好局面,有效支撑青岛、山东乃至全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崛起。”

青岛琅琊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悦明:

深耕海洋微藻领域,助力海洋健康产业发展

“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在青岛举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总书记的话语振聋发聩,我们将牢记总书记讲话精神,脚踏实地,在海洋微藻领域持续深耕,为海洋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青岛琅琊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悦明说。

近年来,琅琊台集团抢抓蓝色发展机遇,紧跟青岛海洋经济发展布局规划,依托自身在微生物发酵领域的技术积累,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健康产业。“根据我们的技术优势,我们将目标瞄向海洋微生物领域相关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相继推进了裂壶藻、小球藻、裸藻以及以深海鳕鱼皮为原料的胶原蛋白肽项目,将来源于海洋的各种原材料,运用现代生物发酵技术制成各种健康食品,如小球藻片、海洋微藻DHA等。”李悦明说,下一步,琅琊台集团将加大技术和研发投入力度,进一步做强做大这些产业,争取将海洋微生物发酵技术做到极致。

李悦明表示,琅琊台集团将不断加强与中科院等大院大所和专家的合作,用好已有的“健康产业联合研发中心”“海洋微藻科技创新基地”“孙宝国院士专家工作站”等产学研平台,推动企业在海洋微生物发酵领域的快速发展。另外,琅琊台集团还将进一步开发用壳寡糖、叶酸、微藻等制成的复合配方饲料,将其更好应用于海产养殖领域,以此提高鱼虾等产品质量,改善海产养殖业发展状况。

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防:

打造海洋生物健康产业集群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在青岛举行的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让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防倍感自豪、备受鼓舞。“总书记关于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阐释,我认真学习了几遍,感到心潮澎湃、激动万分。作为一家正致力于海洋生物产业的企业,我们将以此次活动和总书记重要讲话为动力,鼓足干劲,努力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壮大产业规模,为推动青岛蓝色经济发展、打造国际海洋名城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已经确定了未来的发展战略规划,计划总投资18.5亿元,围绕现代海洋生物基础原料、现代海洋健康终端产品、海洋健康服务三大产业,以及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链、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推进实施10大重点项目,用3到5年的时间实现项目达产达效。”张国防介绍,企业正加快由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的专业性集团迈向基于大健康服务体系的综合性集团。

“结合‘海洋攻势’,我们将加快实施大健康服务产业战略,加快海洋健康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着力构建海藻科技馆、海藻博物馆、海洋生物特色产业园区等平台,突出产业链招商,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实现集团海洋生物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的目标,全力打造海洋生物产业集群。”张国防坚定地说。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牧场课题组特聘研究员张立斌:

加强交流合作增进海洋福祉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牧场课题组特聘研究员张立斌,在出差的路上依然热切地关注着在青岛举行的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我是通过视频直播观看的,非常激动。我们的战舰威武列阵,让人心潮澎湃。”张立斌说,这样重大的庆祝活动选择在青岛举行,是对青岛这座海洋名城的充分认可,也是青岛充分展示海洋风采的契机,让每个在青岛工作生活的人都倍感振奋,豪情满志。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这句话让我们科研人员备受鼓舞,科技无国界,在海洋科技领域尤其不能有‘孤岛’存在,互利共赢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张立斌说,海洋科技工作者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以海洋为纽带,树立陆海统筹的观念,促进海上互联互通,用科技手段为各国人民增进海洋福祉。

据了解,近年来,中科院海洋所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在王凡、杨红生等研究员带领下,张立斌所在研究团队已与葡萄牙、菲律宾、印尼等国家开展了海水养殖、海洋生态牧场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双方共同进行海参等海水经济动物的生物学、行为生态学对比研究,共同开展海水养殖新技术与新模式攻关,共同探索海洋牧场构建原理与关键技术。

“科技进步属于全人类,合作交流加深了我们对海洋的认识,共同促进了对海洋生态的保护和利用。”张立斌说,青岛在国际海洋科技领域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今后海洋所还将继续加强与国外的科技合作,增进人员互访交流、学生联合培养,把海洋蓝图变为现实。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赵成国:

青岛建设国际海洋名城优势明显

“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在青岛举办,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海军的强大实力。同时,举办中外海军联袂活动,也表明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一起,共同护卫人类的和平之海、共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愿望。”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赵成国表示,如此重大的活动在青岛举行,它所彰显的,正是青岛在海洋领域强大的发展优势和综合实力,以及建设创新型国际海洋名城的愿景。

在赵成国看来,青岛建设国际海洋名城的优势十分明显:享誉世界的城市品牌,雄厚的经济基础,丰富的海洋自然与人文资源,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强大的海洋科技及人才支撑等等。打造国际海洋名城,青岛当下应该做些什么?赵成国认为,科技和人才最为重要。要充分调动青岛涉海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青岛海洋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积极性;要加大海洋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改善,这是国际海洋名城的重要标志和保障;加快海洋经济结构调整,推进海洋新经济的发展同等重要,这其中就包括大力发展青岛的海洋文化产业。

他历数青岛的海洋文化基因:有源自“渔盐之利、舟楫之便”的齐文化传统,并因此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渔文化、海岛文化等;青岛地区自古海路贸易繁盛,因而也积淀了深厚的港市文化;新中国成立后,青岛又成为我国最著名的海军之城,海洋军事文化优势非常突出……这些先天优势都将为青岛面朝大海的城市未来助力。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