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所发表最新印尼贯穿流输运数据产品及分析结果

  近日,中科院海洋所王凡研究团队在印尼贯穿流(ITF)地转输运方面取得新进展,发布了最新的印尼贯穿流向印度洋的逐月地转输运数据产品,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Nature Index期刊)发表。 

  太平洋西边界流水体穿过印度尼西亚海进入印度洋,即印度尼西亚贯流(ITF),对局地和全球气候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印度尼西亚巽他海峡和西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之间部署的重复消耗性测深仪(XBT)温度观测时间较长,成为ITF地转体积输运估计的重要数据源。地转输运是ITF输运的主要组成部分,现有的对XBT-IX1断面的ITF地转输运的估计范围在2-12 Sv之间。主要的误差来源有两点:一是在XBT制造开始后不久发现的XBT数据偏差;二是稀疏的海洋盐度历史采样和忽略的盐度效应。最近,XBT学界推荐的矫正方案是由中科院大气所成里京研究员提出的Cheng2014方案。 

  王凡研究团队基于Cheng2014矫正方案和(1993-2018年,25个成员,0.25o×0.25o和(1993-2017年,26个成员,0.5o×0.5o两套IAP盐度数据,估算了700米以上的ITF逐月地转输运并根据蒙特卡洛方法定量给出由数据样本误差造成的不确定性。数据产品已在中国科学院海洋数据中心公开发布,欢迎下载使用。数据产品链接:  

  http://www.casodc.com/data/metadata-special-detail?id=1602584419212836865&otherId=1602584419330277378 

  研究结果表明,1993-2018ITF地转输运为8.2±0.2 Sv,其中温度和盐度分量的贡献分别为5.5±0.22.8±0.1 Sv。年际变异(~4.4 Sv)由温度分量主导,盐度分量为负贡献。1993-2018年间,ITF呈现1.33 Sv/十年的增强趋势,主要来自盐度分量,其次是温度分量。1984-2017年的版本在1993年之前的盐度分量中显示出更大的不确定性。在后续工作中,数据产品将进行进一步完善和更新,考虑700米以下的中深层输送并计算ITF的热盐输运量,以期加强对跨大洋物质能量交换的科学认识。 

  论文第一作者为中科院海洋所博士后郭亚茹,通信作者为李元龙研究员,合作者包括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成里京研究员和田天博士、中科院南海海洋所陈更新研究员和刘钦燕研究员、中科院海洋所胡石建研究员、王晶副研究员和王凡研究员。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跨学科创新团队、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海洋数据中心等的支持。 

IX1断面位置示意图、数据样本情况,以及计算所得的印尼贯穿流(ITF)地转输运(ITFG)、温度分量(ITFT)、盐度分量(ITFS)月时间序列 

  论文链接:  

  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29/2023GL103748 

  文章信息:  

  Guo, Y. R., Li, Y. L.*, Cheng, L. J., Chen, G. X., Liu, Q. Y., Tian, T., Hu, S. J., Wang, J. & Wang, F. (2023). An updated estimate of the Indonesian Throughflow geostrophic transport: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and salinity effect.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50, e2023GL103748. 


附件下载: